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突症)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补益肝肾”为核心,结合多种疗法缓解症状并调理体质。以下是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
---
### **一、中医对腰突症的认识**
中医将腰突症归为“腰痛”“痹症”,认为其病因与**气滞血瘀、肝肾不足、风寒湿邪侵袭**有关。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中医视为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不通则痛”。
---
### **二、常用中医治疗方法**
- **针灸疗法**
- **取穴**: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阳陵泉、昆仑等,配合远端穴位如后溪、悬钟。
- **特色针法**:电针(增强刺激)、温针(艾灸加热针柄驱寒)、浮针(松解局部肌肉)。
- **作用**:缓解肌肉痉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 **推拿正骨**
- **手法**:轻柔的滚法、按揉法放松腰部肌肉;调整性手法如斜扳法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暴力。
- **禁忌**:急性期水肿严重或骨质严重疏松者慎用。
- **中药治疗**
- **内服**:
- **气滞血瘀型**:身痛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等);
- **风寒湿阻型**:独活寄生汤(独活、桑寄生、防风等);
- **肝肾不足型**:左归丸(滋阴)或右归丸(温阳)。
- **外用**:活血止痛膏(如复方南星止痛膏)、中药热敷包(艾叶、川芎、花椒等煮水外敷)。
- **拔罐与刺络放血**
- **拔罐**:留罐于腰部及膀胱经穴位,祛除湿寒;走罐用于大面积肌肉僵硬。
- **刺络拔罐**:在委中穴或痛点刺血后拔罐,适用于急性瘀血疼痛。
- **牵引与功能锻炼**
- **牵引**: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减轻椎间盘压力,配合热敷效果更佳。
- **锻炼**:急性期后练习“五点支撑”“小燕飞”;恢复期可做八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需避免过度弯腰)。
---
### **三、关键注意事项**
- **分阶段治疗**:
- **急性期**(疼痛剧烈):以针灸、中药止痛为主,避免推拿。
- **缓解期**:结合推拿、锻炼强化腰背肌,预防复发。
- **生活方式调整**:
- 避免久坐久站,使用腰托保护;
- 睡硬板床,腰部垫薄枕;
- 忌食生冷,冬季腰部保暖。
- **及时就医指征**:
- 若出现下肢无力、大小便失禁(马尾综合征),需立即手术,不可延误。
---
### **四、总结**
中医通过整体调理改善局部病变,但需根据病情选择疗法组合。约60%-70%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缓解,但严重神经压迫者需结合现代医学手段。建议在正规中医院或骨科就诊,制定个性化方案。
**提示**:治疗期间避免提重物、剧烈运动,可适度游泳(蛙泳)以锻炼腰部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