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烫伤在急诊的处理
一、概述
烧烫伤是常见的意外伤害,主要由热力、化学物质、电流或辐射引起。根据损伤深度和面积,烧烫伤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急诊处理的关键在于迅速评估伤情、减轻疼痛、预防感染和促进愈合。正确的急诊处理能显著影响患者的预后。
二、烧烫伤的分类
1. 按深度分类
·一度烧伤:仅伤及表皮,表现为红肿、疼痛,无水疱。
·二度烧伤:伤及表皮和部分真皮,表现为水疱、剧烈疼痛、红肿。
·三度烧伤:伤及全层皮肤,甚至皮下组织,表现为皮肤焦黑或苍白,痛觉消失。
2. 按面积分类
·轻度烧伤:面积小于10%的二度烧伤。
·中度烧伤:面积在10%-30%的二度烧伤或小于10%的三度烧伤。
·重度烧伤:面积大于30%的二度烧伤或大于10%的三度烧伤,或伴有呼吸道、面部、手足等特殊部位烧伤。
三、烧烫伤的急诊处理原则
烧烫伤的急诊处理应遵循“冷却、保护、评估、转诊”的原则,旨在减轻疼痛、预防感染、促进愈合。
1. 冷却(Cooling)
立即冷却伤处,减轻热力对组织的进一步损伤。
·方法:用流动的冷水冲洗伤处15-20分钟,或直到疼痛缓解。避免使用冰水或冰块,以免造成冻伤。
·注意:大面积烧伤或三度烧伤不宜长时间冲洗,以免导致体温过低。
2. 保护(Protection)
冷却后,保护伤处免受进一步损伤和感染。
·方法:用干净的纱布或无菌敷料覆盖伤处,避免使用棉花或有粘性的敷料。
·注意:不要刺破水疱,以免增加感染风险。
3. 评估(Assessment)
评估烧伤的深度、面积和部位,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深度评估:根据皮肤损伤程度判断烧伤深度。
·面积评估:使用“九分法”或“手掌法”估算烧伤面积。
o九分法:头部9%,上肢各9%,躯干前后各18%,下肢各18%,会阴1%。
o手掌法:患者手掌面积约为体表面积的1%。
·部位评估:面部、手足、会阴等特殊部位烧伤需特别注意。
4. 转诊(Referral)
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转诊至烧伤专科或住院治疗。
·轻度烧伤:可在急诊处理后回家休养,定期换药。
·中重度烧伤:需住院治疗,必要时转至烧伤专科。
四、烧烫伤的具体处理步骤
1. 初步处理
·脱离致伤源:迅速脱离热源、化学物质或电流,避免进一步损伤。
·冷却伤处:用流动冷水冲洗伤处15-20分钟,或直到疼痛缓解。
·去除衣物:小心去除伤处的衣物和饰品,避免撕脱皮肤。
·保护伤处:用干净纱布或无菌敷料覆盖伤处,避免感染。
2. 疼痛管理
烧烫伤常伴有剧烈疼痛,需及时镇痛。
·药物镇痛:可口服或静脉注射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局部镇痛:可使用含有利多卡因的喷雾或凝胶局部镇痛。
3. 液体复苏
大面积烧伤患者易发生休克,需及时补液。
·补液公式:常用Parkland公式,伤后24小时内补液量=4ml×体重(kg)×烧伤面积(%),其中半量在伤后8小时内输入,余量在后续16小时内输入。
·监测指标:尿量、血压、心率等,调整补液速度和量。
4. 预防感染
烧烫伤后皮肤屏障受损,易发生感染,需积极预防。
·清洁伤处:用生理盐水或温和的消毒液清洁伤处,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消毒剂。
·抗生素使用:大面积烧伤或深度烧伤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具体用药需根据伤情和细菌培养结果决定。
·破伤风预防:根据患者免疫史,决定是否需要接种破伤风疫苗或免疫球蛋白。
5. 创面处理
根据烧伤深度和面积,选择合适的创面处理方法。
·一度烧伤:保持创面清洁干燥,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愈合。
·二度烧伤:小面积水疱可保留,大水疱需在无菌条件下抽吸液体,保留疱皮。创面可涂抹抗菌药膏,如磺胺嘧啶银。
·三度烧伤:需手术清创,必要时进行植皮手术。
6. 营养支持
烧烫伤患者代谢率增高,需加强营养支持,促进创面愈合。
·高蛋白饮食:增加蛋白质摄入,促进组织修复。
·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维生素C、锌等,增强免疫力,促进愈合。
五、特殊类型烧烫伤的处理
1. 化学烧伤
·立即冲洗: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处至少30分钟,稀释和去除化学物质。
·中和处理:根据化学物质性质,选择适当的中和剂,如酸烧伤可用弱碱(如碳酸氢钠)中和,碱烧伤可用弱酸(如醋酸)中和。
·注意:某些化学物质(如生石灰)遇水会产热,需先清除再冲洗。
2. 电烧伤
·脱离电源:立即切断电源,或用绝缘物将患者与电源分离。
·心肺复苏:电击伤可能导致心跳骤停,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评估伤情:电烧伤常伴有深层组织损伤,需全面评估,必要时住院治疗。
六、预防烧烫伤的措施
1.家庭安全:妥善放置热源、化学物品,安装烟雾报警器。
2.工作防护:高危行业工作人员应佩戴防护装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儿童保护:将热饮、化学品等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教育儿童远离危险源。
4.急救知识普及:普及烧烫伤的急救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七、常见误区
1.涂抹牙膏、酱油等:这些物质可能加重损伤,增加感染风险。
2.过早使用油膏:油膏会阻碍热量散发,加重损伤。
3.忽视小面积烧伤:即使是小面积烧伤,若处理不当也可能导致感染或瘢痕。
八、总结
烧烫伤的急诊处理至关重要,急诊处理应遵循“冷却、保护、评估、转诊”的原则,及时镇痛、预防感染、促进愈合。预防烧烫伤的发生同样重要,公众应提高安全意识,掌握急救知识。若伤情严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