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规范治疗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规范治疗包括多个方面,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骨折后短期内需严格卧床,一般建议卧床 4 - 6 周。卧床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可在腰部垫薄枕,使腰椎处于轻度前凸位,以减轻疼痛并利于骨折恢复。同时,定时翻身,如每 2 小时一次,防止褥疮。
·康复治疗:疼痛缓解后,应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初期可进行简单的四肢关节屈伸活动,以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之后逐渐增加腰背肌锻炼,如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等,增强脊柱周围肌肉力量,提高脊柱稳定性。
药物治疗
·止痛药物:疼痛剧烈时,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缓解疼痛症状。对于疼痛难以忍受的患者,可短期使用阿片类药物,但需注意其不良反应及成瘾性。
·抗骨质疏松药物
o钙剂和维生素 D:补充钙剂,如碳酸钙、枸橼酸钙等,同时联合维生素 D,促进钙的吸收,是基础治疗药物。
o双膦酸盐类: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o降钙素类:如鲑降钙素,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缓解骨痛,尤其适用于伴有明显骨痛的患者。
o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如特立帕肽,能促进骨形成,提高骨量,但一般不长期使用,通常用于严重骨质疏松且其他药物疗效不佳的患者。
手术治疗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o适应证:主要适用于疼痛严重,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椎体压缩程度超过 1/3;不伴有神经损伤症状等情况。
o手术过程:在影像学引导下,将骨水泥注入压缩的椎体内。PVP 是直接注入骨水泥,PKP 则是先通过球囊扩张恢复椎体高度,再注入骨水泥。骨水泥固化后能增强椎体强度,迅速缓解疼痛,患者术后 1 - 2 天即可下地活动,可有效减少卧床相关并发症。
·开放手术
o适应证:适用于骨折严重,椎体高度丢失过多,伴有神经、脊髓损伤,脊柱不稳定等情况。
o手术方式: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植入椎弓根螺钉、钢板等内固定器械,恢复椎体正常解剖结构,解除神经压迫,稳定脊柱。但开放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谨慎选择。
定期评估与随访
·定期检查:治疗过程中需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如 X 线、CT 或 MRI,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椎体形态变化。同时,定期检测骨密度,评估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治疗效果。
·调整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及骨密度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更换抗骨质疏松药物或调整康复训练计划等。一般建议患者在治疗后的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及 1 年进行随访,之后可根据病情稳定情况适当延长随访间隔时间。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规范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缓解疼痛、促进骨折愈合、改善生活质量和预防再次骨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