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是左腿 民营医院是右腿

时间:2016-08-18 16:19:57来源:中国医院院长作者:
在国家和省政府政策的指导下,广东省以毗邻港澳、社会资本丰富的优势,占据了改革开放先机。

在国家和省政府政策的指导下,广东省以毗邻港澳、社会资本丰富的优势,占据了改革开放先机。
在此环境下,民营医院正积极健康地发展着。
截至2011年底,广东省包括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院在内,共有医疗机构1281家,其中民营医院364家,占比为28.4%。民营医院已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其床位数总计3.0万张,占全省医疗机构床位总数的12.3%;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3万人,占全省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11.3%;诊疗服务量占全省总量的16.3%。
此外,广东省的民营医院中,不乏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身影,如东莞康华医院、东华医院、佛山禅城中心医院等。这有利于提高区域医疗服务水平,方便基层群众就近就医。虽然民营医院的发展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困惑与不足却不容忽视。
偏见下的民营医院
从广东省民营医院的经营模式来看,目前主要分为五类:自主经营模式,如东华医院、广州复大肿瘤医院;部分托管模式,如东莞康华医院;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模式,如汕头潮南民生医院;股份制经营模式,如佛山禅城中心医院;集团连锁式管理模式,如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
需要看到的是,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民营医院不论采用何种模式,都要与公立医院在市场中一同竞争,一分高低。
公立医院带着“公立”的金字招牌,一方面享受着免税,另一方面享受着政府的投入与补偿。而民营医院即使是非营利性的,也只有3年免税或是享受税收优惠等很有限的扶持政策;纳入医保定点机构后,其医疗服务价格水平更需与公立医院相当——公立医院生计无忧,但民营医院何以为生?
政府提出“政府主导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其具体涵义并未明朗。但政府在不愿增大投入的情况下,也不愿意解读其含义,默许公立医院将发展的触角延伸至高端医疗市场,默许这种有悖于公立医院公益性原则的市场行为。
在寻求差异化发展中,民营医院的出路无疑是要着眼于专科与高端医疗,这也符合医疗服务市场的规律。且纵观各国,高端医疗服务是医疗服务市场的一种必要补充,且必须由民营资本参与补充。
也许有人会心存疑虑:现在都说“看病难、看病贵”,如果再发展高端医疗,岂不会对本地医疗资源造成冲击?
其实不然!现有医疗资源并不会因此收到挤压。因为公益性医疗和高端医疗
投资的渠道不同,任务不同,互为补充,两者并不冲突。相反,民营医院发展起高端医疗后,会让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得到凸显,除非公立医院不是政府办的。
在人才问题上,民营医院同样处于劣势。
民营医院多聘请公立医院退休的高级职称人员作为专家队伍,招聘刚毕业的医学生作为基础人员,形成人才队伍“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
这是由于现有的人事制度,决定了公立医院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易向民营医院流动,导致民营医院的人才队伍不稳定、质量不高,难以形成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梯队;再加上医疗服务是集体合作的结果,医生去了民营医院,赔偿风险有可能增大;此外,目前医生多点执业还无法真正实现,也使得民营医院的中间人才紧缺。
当然,民营医院中存在个别自毁家门的医院。如投资者急功近利、管理不规范、重经济管理、轻质量管理、医院广告夸大其词,从而“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导致民众对民营医院普遍存在不信任心理。
其实,印尼卫生部部长Endang Rahayu Sedyaningsih患癌后,千里迢迢来广州某民营医院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故而对中国民营医院的院长特别尊重与信赖,还亲自为院长的书作序,对医院的治疗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一案例就值得我们的民营医院以及民众好好思考。
营造非扭曲的发展环境
对待民营医院,我们要鞭挞弄虚作假者,更要扶持真心办医者;而政府要做的,就是营造非扭曲的发展环境。
在政策方面,政府需要为其制定扶持政策,建设良好的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环境。如要出台操作性强的具体政策;鼓励有资质的医师和有医疗管理经验的公司办医;从金融、税收等方面,给足民营医疗机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办医,而不是让民资站在玻璃门外,或雾里看花终隔一层,甚至遇上强力弹簧门。
政府尤应鼓励做长远投资的民资办医,积极为他们建立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快捷通道。
一方面,要加强对医疗卫生资源的规划。各地需及时向社会公布医疗机构的设置规划,在同等资金、技术条件下,优先批准设置民营医疗机构;鼓励民营资本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欠发达地区开办医疗机构。
另一方面,要简化审批手续,规范审批步骤,清晰审批流程,做到公开、透明,为社会资本投资办医提供便捷条件。
在监管方面,政府应为民营医疗机构提供有助其发展的优质服务。对于社会资本办医,市场的准入要宽,监管要严,尽量使其在市场环境下寻求生存机会。
因此,需要政府加强对行业协会、学会等社团组织的培育,赋予其一定的社会管理职能,由其制定行业规范,并授权其对民营医疗机构的运营情况进行评估。此外,还应将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一同纳入每年医疗质量评估检查的范围,实施日常业务指导,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另外,还需政府加强对公立医院的限制,降低民营医院的技术准入门槛。
目前,大陆的很多地区一边鼓励民资进入,一边无限制地扩张公立医院;一边放宽民资办医政策,一边以区域卫生规划已满为由,将其拒于门外。
区域卫生规划的限制,必须是针对政府办医的,在满足当地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前提下,严控公立医院床位规模的扩增,限制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的提供范围。只有这样,民营医院才可以在一个市场边界非常清晰的环境下投入与经营。
我们甚至可以修正以往的技术准入政策,不再以医院等级作为准入的必备条件,而是以技术的可靠性、人员的操作规范程度和设备设施的完备程度来判断。
政府还应逐步建立民营医疗机构的正常退出机制。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里并不是指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所导致的退出,而是明确民营医疗机构注销、转让、兼并、拆分的手续和要求,通过市场实现优胜劣汰。
中国医改必须是两条腿走路。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各为左右腿,不能两条腿都绑在一起。
民营医院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在于建立制度和政策,维护其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只有这样,民营医院才能如沐春风。

举报电话:01058302828-6823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圈子 > 意见领袖 > 廖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