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院墙 智慧医疗迈向协同融合

时间:2017-02-21 17:47:00来源: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作者:刘文生
智慧医疗的探索将更多围绕医院“围墙内外”多维资源的统筹调动、共享、协作展开。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健康科技创新,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与以往专注于服务和流程改善的互联网嫁接模式有所不同,智慧医疗的新探索将更多围绕医院“围墙内外”多维资源的统筹调动、共享、协作。

为此,第十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特别策划“梦想改变医疗: 大融合、大协同、大平台——智慧医疗新征程”分论坛,邀请致力于产学研用的佼佼者共同探讨智慧医疗的融合与协同。
在论坛开始之前,由厦门市卫生计生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英特尔公司、《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等十几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的智慧医疗“联合创新实验室”举行了启动仪式。
“联合创新实验室”旨在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医疗深度融合,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为全面构建适合医疗机构服务模式和需求特点的区域医疗生态系统提供落点和可能性。
黄东胜:院内流程优化与服务创新
 “大融合、大平台、大协同”说出了医院的心里话。医院的信息化错综复杂,最大的问题是无法融合,医院与医院之间是信息孤岛。如果做到融合、协同,对医院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医院门诊流程非常复杂,从挂号、就诊、付费、检查、配药到健康教育,环节错综复杂。浙江省人民医院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用信息化的手段,通过计算和统筹安排来做好工作。
流程改造必须体现人文关怀,要以患者为中心。医院2000多张床位全部由入院准备中心统筹安排,各个科室之间床位打通,提高床位使用效率。外科所有患者在住院前完成所有检查。这个过程不是人为的,所有工作都通过信息统计完成。医生可以看到有多少患者在等待,是什么病种,科主任可以看见全科室的情况。不同的层级可以看见不同的系统。
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医院有指定核心病种,医生根据核心病种来收治等待的患者。不是所有患者都收进去,有些不需要在三甲医院治疗的患者就往后靠。入院准备中心几年间登记住院安排了29.8万人次,这些患者通过统筹安排,有序地进出院,有序地做检查。
检查预约中心也是如此。为了解决患者等待问题,在门诊设立了不同的预约终端。针对预约存在的问题——比如今天做超声,星期三做CT,胃镜可能预约到下个星期,很不方便,浙江省人民医院把所有的检查放在一个终端预约,这样就能撮合在一起,让患者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完成检查。
    医院还建立了急危重患者优先入院机制。医院加强急诊与院前急救的医疗信息共享与医疗服务衔接,实行急诊患者按病情轻重分级分类处置(红黄绿分区救治)。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创伤、急危重孕产妇、急危重老年患者、急危重儿科患者,开通绿色通道,保障患者辅检优先、诊疗优先、救治优先。急诊每天预留15张床位供急危重症患者随时住院。
在医疗服务创新实践方面,医院做到检验、检查结果查询涵盖所有项目;医疗费用全过程智能管控;合理用药信息化管控;成立手术和ICU患者家属等候中心;建立同时具备会诊、教学、手术转播和双向转诊四大功能并实现浙人医—分院—卫生院三级联网互通的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医院基础服务平台。
 
陈仲强:信息化支撑特色管理模式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办医及企业管理的优势,探索建立特色服务模式与管理运行机制。目前已建立起信息化支撑下的一站式全程辅助的诊疗服务模式、第三方采购与物流配送模式和现代化物业管理模式。
针对患者挂号难、就诊难、缴费难等现状,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通过学科整合、流程再造、全员辅助打造“一站式全程辅助医疗服务模式”,让患者在家就能挂号,缴费不排队,诊区内即可完成就诊、缴费、检查、检验、治疗,从入院到离院每个环节都能得到信息提醒和人员的辅助支持。
医院建立了空间管理的后勤管理模式。全院统一使用规范的房间编码,总共有多少房间,每个房间多大面积,每个房间里有多少设备,谁在使用这些房间,房间用途是什么……通过信息系统,可以随时了解空间使用状态,提高空间使用效率。此外,供电、通风、给排水、消防系统均可以通过楼宇监控状态,实现了技术方面安全管理的目标。楼宇自控系统与空调系统结合,相关区域的冬夏季最佳运行温度设置在楼宇自控系统里,形成自动控制。
设备管理方面,医院形成规范高效的闭环运维服务。日常巡检:系统制定巡检计划,值班人员按巡检清单进行巡检,并通过系统自动记录,系统自动给出巡检统计结果并给出运行评估。应急性维护:从出现故障生成工单,到工单派发及执行,系统全面记录,闭环管理。预防性维护:根据设备类型及运维合同,系统生成预防性维护计划,提前调度人员,准备备品备件,做到例行维护及时而从容不迫。
通过第三方采购与物流配送模式,物资物权转移延伸至临床消耗,完全实现零库存。药师在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目标下,全方位整合医疗机构、供应商、患者、专业技术与信息传媒等多方面资源,实现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的药学服务运作模式。通过专业的院内物流配送过程,大大降低了药房的运营成本,也确保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王昆华:实现智慧医疗全覆盖应用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智慧医疗从门诊、住院、管理、基层帮扶等几方面展开。
门诊方面,医院自主研发的门诊自助一体机,可以使用医保卡、身份证、银行卡等六种卡,具备十个功能,已经获得国家专利。医院上线了手机APP、移动互联网医院,预约挂号方式有十种,患者在家里输入症状、部位就可以选择科室、专家、时段。
住院方面,感知终端不断开发,智慧医疗不断完善,采集终端、条码腕带、扫描枪、无线网关、手机、电脑、英特网、摄像头、视频识别系统、求助按纽等一应具全。医院真正实现了掌上医生工作站、掌上护士工作站、导航监控和远程医疗。
管理领域,医院定制了130多个OA项目,覆盖行政审批、会议室管理、用车、用餐、收发文,实现了精准管理。各部门各科室近百个自定义流程,有事找谁办,如何办,随用随点,方便快捷。职工实现餐饮、门禁、考勤、停车、会议签到、消费一体化。经济运行管理系统是以财务为核心,预算为主线,成本、物流、资产等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为杠杆的经济运营管理平台,真正实现了业务活动与经济活动的整合,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业务流、信息流、控制流的统一。此外,绩效管理系统、质量监控系统、医嘱审核合理用药决策支持平台等无不实现智慧管理。
基层帮扶层面,联盟医院的硬件配齐以后,医生坐诊半天就可以服务全医联体。医疗与学习同步,提高了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远程门诊对疑难杂症可以请多个专家同时进行讨论,可以是同院的专家,也可以是院外的专家,可以进行实况转播,也可以把手术录像放在云端,需要学习随时调阅。
家庭远程健康管理方面,通过先进的仪器和可穿戴设备,患者可以把生命体征传给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处理不了,转到社区,社区通过远程会诊就可以解决问题。医院目前在做医养结合一体化,医院旁边将建高端疗养院,可以通过健康监测进行健康跟踪,实时健康提醒,建立健康档案,充当健康顾问,进行健康评估,提供健康常识,最终建立健康家庭。
 
谭伟良:供给侧改革的信息化再造
苏州市在供给制改革中出台一系列政策就是要实现健康管理、防治结合,同时要实行急病要急、慢病要治的一体化管理。改革的信息化路径是提出“321”概念。“3”是指三个用户,即居民、医生和医疗机构。利用信息技术让居民获得便捷服务,通过远程医疗服务,延伸、放大优质医生资源,从而使体系内各医疗单位在信息全程支撑下做好健康管理。“2”是两个平台:一个是医院平台,由于医院信息化呈现孤岛,苏州市通过医院信息化平台集成医院系统;第二个是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三个用户、两个平台建好以后信息化工作就可以推进。“1”是指“一朵云”,就是健康苏州云,所有数据未来都要上云。
在以上路径下,苏州市推出健康市民“531”行动计划。“1”是要把苏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统一打造成市民健康管理综合平台。过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承担两个功能,一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二是普通门诊治疗,没有做好对居民健康管理。现在社区是居门健康和医疗保障的守门人,这是核心。“3”是三大筛查机制,分别是肿瘤、心脑血管和高危的孕产妇筛产。为什么要这样做,苏州市居民排名第一的死因是肿瘤,占30.3%;第二位是脑血管疾病,占19%;第三位是各类呼吸系统疾病,占13%;第四是心脏病,占12%。所以,苏州的整个系统就是把主要的慢病都管理起来。“5”是五大中心,苏州市分别要建胸透、卒中、创伤、高危孕产妇和高危新生儿的检查中心。
苏州市首先要对居民健康进行评估,加强健康教育,进行高危疾病筛查,规范诊疗方案。最后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动态的健康档案,这是整个苏州市信息化建设的最主要着力点。
 
钱永跃:大数据在临床的应用
健康医疗大数据是指健康医疗活动产生的数据集合,既包括个人从胚胎孕育到死亡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因免疫、体检、治疗、运动、饮食等健康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大数据,又涉及医疗服务、疾病防控、健康保障和食品药品安全、养生保健等多方面大数据的集合。近几年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海量数据的捕捉、存储、管理和处理分析成为可能,大数据在优化资源配置、节约信息连接成本、提供决策依据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和潜力。
临床浩瀚的病历数据中(生命体征、检验、影像、诊断指标等)危及患者用药安全的分析,除对常规性干预外,更关注低概率事件,因为其常常危及到患者生命健康。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每天有10万条左右涉及到药品安全的数据,单靠人力无法实现如此复杂的数学计算,每个人的记忆、知识侧重的差异,导致临床判断决策的不一致性。通过大数据模型运算,关联患者信息(生命参数、检验、影像、诊断指标等),可进行多种数学模型运算,自动给出合理的用药决策和判断,从而提高临床医生和药师的临床用药决策权。
该系统强化互联网思维,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大数据再加工,构建专家智能库,给临床提供更深层次的资讯和决策支持。通过系统知识库运算,判断是否停药或减量及调整给药方法,如输液改口服,可柔性降低药占比,又可提高用药安全性。同时,可为医院临床医生提供精准的临床药师服务,为所有分级诊疗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云端计算,配备专业的临床药师,填补基层医疗中心临床药师的空白。
  
王发省:医联体云医院打破信息孤岛
医疗服务联合体为松散组织形式,服务协同难以有效形成合力,医疗服务资源的组合难以在联合体的形态下发挥放大效应和规模效应。在此背景下,“云医院”信息平台应运而生。该平台是协调实现跨院跨区域一体化医疗服务的必要管理手段,是支撑医联体运营的关键要素。同时,“云医院”信息平台是医联体各成员医院的公共服务平台,从买产品到买服务,不增加各成员医院的信息化投入负担。
医联体信息平台建成后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数据集成:形成全院级的患者的最完整健康档案,包括历次体检、门诊、住院等所有信息;医院各大系统无缝集成:按标准实现院内各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医院外部第三方系统统一数据接口:建立与外部系统互联的统一接口,满足区域的信息共享与协同;智慧医院大数据应用:分层次按类别实时清洗和存储数据,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改善医疗监管和绩效考核中的作用,并为领导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医院信息化都是孤岛,互不相通。云平台建设真正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数据集成,医联体内各医院都按统一的标准接入医院信息化平台。由于标准统一,医联体内各医院的数据可轻松地实时与“云医院”同步,实名建档的患者的所有信息在医联体内所有医院将实时同步显示。医院之间可通过“云医院”进行实时无缝的双向转诊,“云医院”将自动为患者办理接诊、入院手续。
 
何京翔:英特尔让信息重塑医疗
英特尔在美国有一个分布式的协同癌症诊疗计划,为跨区域的癌症医院和癌症研究中心提供安全的共享的平台,使不同医院之间可以做安全的数据交流和数据碰撞,按不同案例做相应的分析。英特尔希望把这种模式带到中国,2016年初,英特尔与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儿童医院签署儿童健康协作云项目。这是一个开放、安全、高效的精准医学协作平台,促进医疗体系内部创新。服务儿童医院医学联合体、上海交大的医疗和科研网络,并逐步建立扩展到全国精准医疗体系的示范模式。连接病患、医院、医疗服务提供方、基因测序服务方、医药公司、科研院所和保险机构。
英特尔成功发布基于Xeon E5 平台的深度学习算法和深度思考理论对超声医学图像病变区域的分割技术、检测与识别技术,通过大量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超声仪器采集的医学数据来训练网络结构,开发出了超声医学影像智能诊断系统—DE超声机器人。甲状腺结节已经在浙大一院、解放军301医院等部署,经与浙大一院联合测试,结节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可达85%以上。目前,英特尔正在开发乳腺癌深度学习。
 
孔德兴:智慧医疗产业新动向
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理事长孔德兴:数理医学是什么?数理医学目的是希望让数学学科、物理学科、计算机学科和信息学科为临床服务。所以,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是以临床专家为基础,他们提出问题,工程学科来跟进,研发出能够帮临床医生解决问题的设备。
新疆医联互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新华:医联互通在新疆的工作是建立“一带三路”。“一带”是以云计算为纽带,把整个医联体的医院串起来。“三路”,一条路是建医院体系内的路,把临床医生的动作标准化。第二条是打通医院往下的路,帮助大医院进行远程医疗,让其覆盖县、乡、村。第三条路是以数据为基础,打通医疗体系内和医疗体系外的合作。
阿里巴巴集团阿里云计算医疗健康事业群总经理左布啦:阿里做的第一件事是保障医院之间做交流时的数据安全。第二件事是搭建信息互联互通时的健康的架构。第三件事是帮助医院处理数据,使用数据。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医疗业务总监鹿晓亮:科大讯飞是亚太地区最大的智能语音上市公司。智能语音技术帮助医生写电子病历,已经在上海、北京等地医院使用。科大讯飞的图像识别技术也很成熟,完全可以应用到医疗影像中去,帮助医生找结节和病灶。现在,科大讯飞在做会看效果图、论文、专家指南的机器人,将来可以通过医生执业资格考试,去做给医生提供诊断和检查依据的工作。
举报电话:01058302828-6823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 电子杂志 > 医联体维新 > 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