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深化医改成效初显 培养人才任务艰巨

时间:2016-05-27 17:36:02来源:作者:
9月1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赴英参加中英卫生政策对话及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三次会议期间,与英国卫生大臣及相关领域核心人士交流,并主持对话开幕式。会议前夕,李斌主

 9月1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赴英参加中英卫生政策对话及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三次会议期间,与英国卫生大臣及相关领域核心人士交流,并主持对话开幕式。

会议前夕,李斌主任在健康报发表题为《丰富人文交流内涵 推进卫生务实合作》的署名文章,谈及中国医改等热点话题。全文如下:

今年9月17日,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三次全体会议将在伦敦举行。届时,两国领导人将共同出席,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将发表主旨演讲。这次会议是在双方高层往来日益密切、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贸金融等领域合作跃上新台阶的背景下召开的,必将进一步巩固两国面向未来、互利共赢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两国的卫生事业发展也将从中获得巨大益处,我对会议充满期待。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英国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两国分别堪称东西方文明的代表,在两国间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史上,医药卫生一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自19世纪以来,中英卫生人员往来增多,在将西方医学引入中国的同时,也将《本草纲目》翻译介绍到欧洲。作为中华民族原创医学科学的中医药,不断借鉴西医成果,焕发出新的活力,在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进一步显现优势,如青蒿素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英国在医学技术与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如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首先发现青霉素,拯救了无数感染患者的生命;英国科学家关于试管婴儿的研究与应用,给无数不孕症患者家庭带来福音。英国护理事业的奠基人弗洛伦丝•南丁格尔倡导的“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把真诚的爱心无私地奉献给每一位患者”的理念已成为中国医务人员的座右铭。

1978年,中英两国政府在伦敦签订科学技术合作协定,双方在医药卫生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入了快车道。2012年,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正式建立,并成为中英关系发展中极为重要的桥梁和渠道。2014年4月,卫生正式纳入了中英人文交流机制,进一步深化了两国人文交流机制的内涵。英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值得中国学习借鉴的东西很多。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HS)和全科医生制度为全体英国国民提供了优质、公平的医疗卫生服务,而医疗支出占GDP的比重相对于大部分欧洲国家为少,被誉为全世界最经济的医疗服务体系。英国的医疗服务评价体系,能够有效筛选质优价廉的医疗产品和服务进入医保。这些制度和做法对于中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很有启示。《英国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等世界著名医学期刊近年来刊登反映中国医学成就的文章明显增多。双方还在全球卫生战略、医疗质量评价、人口老龄化、抗生素耐药等领域开展了多个合作项目。英国在卫生领域的对华援助金额累计超过1亿英镑,多个项目获得国际社会的好评。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起点,是人类的永恒追求。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始终把维护人民健康放在重要位置,把卫生工作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用有限的卫生投入,保障了约占全球1/5人口的中国人民的健康。进入新世纪,为进一步满足人民对医疗卫生服务多样化、差异化的需要,解决好居民看病就医问题,中国政府2009年启动了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经过不懈努力,新一轮医改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成效初显。中国的公立医院是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我们紧紧围绕“破除以药补医、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和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实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今年,这项改革将覆盖全国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和100个试点城市公立医院。

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形成。中国织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安全网,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在此基础上,推出了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慈善救助、商业保险等政策制度,形成了覆盖全面、相互衔接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完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立,运行新机制得到巩固完善。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建立。所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药物价格比改革前下降了30%左右。同时,建立起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保障部分临床必需、用量少的基本药物和儿童用药供应。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高。坚持预防为主,免费向全体居民提供12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免费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惠及2亿多群众。

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医教协同,实施人才培养改革,初步形成了5年医学院校教育和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5+3”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与国际接轨。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启动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了事业发展后劲。

经过改革,中国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服务整体效率逐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改善。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5岁左右;婴儿死亡率下降至8.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11.7‰,于2007年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21.7/10万,提前1年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居民的健康状况总体上处于中高收入国家水平。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尽管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不到7500美元,人均卫生总费用只有420美元,医疗卫生事业基础比较薄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健康保障及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更高,2014年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量达到76亿人次;慢性病、传染病双重疾病负担日益加重,新发传染病的严重威胁不容忽视;新型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要求医疗保障和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公平可及等。要保障全体中国人民的健康,只能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和模式,这就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的“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医改,用中国式的方法解决世界性的难题”。

健康无国界,中英两国国情不同,但面临的健康挑战有很多相似之处,双方需要加强务实合作,积极应对,这不仅关系两国人民的健康福祉,更具有全球性意义。希望两国卫生部门官员、医务人员、专家学者及医药企业代表,借助人文交流机制的平台,深入研讨,互学互鉴,共议卫生改革与发展大计。建议在以下几个领域深化合作:

第一,加强全球卫生合作。中国愿同英国深化在世界卫生组织等多边机构中的合作,承担与国力国情相适应的国际责任。支持发展中国家卫生发展新举措和新倡议,探讨共同支持非洲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重大突发疫情监测预警和快速处置能力,应对包括新发传染病在内的全球公共卫生挑战。继续实施中英全球卫生支持项目,支持全球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升两国参与全球卫生发展能力。

第二,加大卫生政策交流力度。在中英卫生合作谅解备忘录的框架下,继续加强卫生政策信息交流,特别是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分享双方在健康老龄化、绿色医疗体系、分级诊疗、卫生信息化、医疗质量监管、继续教育、传统医学保护与发展、医疗费用控制的制度创新和有益经验,推动完善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第三,深入开展医药科技合作。希望相关研究机构、医药企业紧紧围绕两国人民主要健康问题和新需求,精心组织实施重大科研项目,研发适宜产品和技术,使创新成果早日惠及人民。中方赞赏英方将应对抗生素耐药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积极倡导国际合作的卓识远见,作为抗生素耐药先锋联盟的一员,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行动计划。

第四,增进双方人员交流培训。要在现有基础上大幅度提高人员交流力度,互派行政管理人员、医院院长和医务人员等,采取长期留学、进修与短期培训、交流,以及定期举办学术研讨活动等形式,不断拓展交流领域,提升交流质量,为增进两国友谊添砖加瓦。

英国有句谚语:“把握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中国也常说“时不我待”。英国和中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创造了各自的辉煌。我相信在中英人文交流机制框架下,中英两国卫生合作一定能够结出更多丰硕的果实,为维护两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举报电话:01058302828-6823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 成长 > 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