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认知障碍拐点”中国方案

时间:2021-09-30 10:48:40来源:中国医院院长作者:中国医院院长
2021年9月,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上,“认知障碍疾病诊疗中心规范化建设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同时公布了首批17家试点建设高级中心名单,这标志着者我国认知障碍疾病规范化诊疗迈出了一大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剧,以阿尔茨海默病(AD)为代表的认知障碍疾病多发、加速增长趋势日益明显。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8.7%。认知障碍的发生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而老年人则是认知障碍的高发人群。一项全国性的横断面研究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群有1507万痴呆患者,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983万,血管性痴呆392万,其他痴呆132万。另估算出,中国60岁以上轻度认知障碍(MCI)的患病率为15.5%,患者数达3877万人。

 

      认知障碍疾病不仅影响着每一个患者、每一个家庭,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也为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带来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政府、行业、产业纷纷发力,一系列政策、举措的推出,正从根本上改变认知障碍疾病防治体系。

 

      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探索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要求认知障碍科普知晓率达80%,社区(村)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率达80%。明确建立健全患者自我管理、家庭管理、社区管理、医院管理相结合的预防干预模式。

 

      行业层面,2021年5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和认知障碍学组发起“认知障碍诊疗示范中心建设项目”,以期构建认知障碍慢病管理体系,进一步推动认知障碍疾病的规范化诊疗。

 

 09.jpg

      2021年9月,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上,“认知障碍疾病诊疗中心规范化建设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同时公布了首批17家试点建设高级中心名单,这标志着者我国认知障碍疾病规范化诊疗迈出了一大步。

 

      三级防治体系起步

 

      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相比,当前,我国认知障碍疾病防治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公众认知率低、就诊率低、诊断率低和专科医生少等困境。

 

      2021年5月发布的《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诊疗现状调研报告》显示,我国近6成AD患者在出现症状后才首次就诊,而体检或认知筛查发现问题后进一步明确认知障碍的患者仅为10.06%;57.26%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首要的就诊原因是出现记忆减退、爱忘事、糊涂、不认识熟悉的人等现象;治疗过程中,75.61%的患者有复诊经历,39.01%的患者在半年内复诊,24.39%的患者从未复诊过;尽管91.36%的患者能感受到治疗带来的益处,且77.04%的患者认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需终身用药,但坚持服药3年以上的患者不足三成。

 

      与此同时,专科医师短缺亦成为困扰认知障碍疾病防治的一个重要因素。

 

      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和认知障碍学组组长、福建医科大学校长陈晓春介绍,目前我国神经内科总医师数不足10万人,从事认知障碍诊疗的更是不超过3000人,这个数量和庞大的患者群体数量相比,“真是杯水车薪”。

 

      作为长期从事阿尔茨海默病等老年神经疾病临床防治和基础研究的专家,陈晓春对我国认知障碍疾病防控现状有着清晰的认识。在他看来,目前我国认知障碍疾病防控一盘散沙,没有以慢病管理模式形成完整的三级防控体系。“认知障碍诊疗示范中心建设项目”正借鉴脑血管疾病防治和肿瘤防治模式,构建全国一盘棋的三级诊疗防治体系,推动我国“认知障碍拐点”尽早出现。

 ----.jpg

 

      白皮书介绍,“认知障碍诊疗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将推动建立认知障碍三级诊疗防治服务网络,包括高级中心、区域级中心、社区级中心。

 

      社区级中心(县级一级医疗机构或乡镇卫生院)主要负责认知障碍高危人群的筛查、评估、管理及预防工作;区域级中心(市县区域级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师应能够根据病史、体格检查、神经心理评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常见认知障碍疾病的诊断,对于疑难疾病或共病患者,及时转诊至上级中心;高级中心(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或三级甲等神经精神专科医院)具备更完善的诊疗流程和手段,需要承接下级中心上转的疑难病症或复杂共病患者。”

 

      陈晓春介绍了“认知障碍诊疗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四大目标:构建认知障碍慢病管理体系,提供系统连续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一体化服务;分阶段分层次实施制定规范化、简便化、易行化的“认知障碍拐点”中国方案,提高中国认知障碍诊疗水平;对不同类型认知障碍发病机制进行探索,进一步探索相关生物模式的诊断技术,制定不同类别认知障碍疾病的中国诊断和治疗标准;初步建成认知障碍三级诊疗防治体系,推动认知障碍科学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全病程管理,形成患者自我管理、家庭管理、社区管理、医院管理相结合的预防干预模式。

 

      “未来三年,将陆续建成50家高级诊疗中心、100家区域诊疗中心、200家社区级认知疾病诊疗中心,以此强力打造一体化全程服务体系,有效构建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模式,整体推动中国认知障碍诊疗水平的提高。”陈晓春说。

 

      对于高级中心、区域级中心和社区级中心的建设标准,白皮书做了明确界定,包括诊疗室、检测设备等基础设施配备、医师人员配置及三级联动的工作流程。

 

      推动认知障碍规范化诊疗

 

      目前,围绕《探索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提出的加强科普宣教、开展患者评估筛查、开展预防干预服务、建立协作服务团队、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等重点任务,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和认知障碍学组已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陈晓春透露,学组牵头制定的A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疗专家共识将很快出台,这将为老年痴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特别是对明确早期临床表现,奠定坚实基础。不仅如此,学组还成立“认知大讲堂”,专门针对社区级认知障碍诊疗示范中心建设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目前认知障碍从业医生较少,医生专业知识也比较欠缺,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我们希望通过培训,让更多基层医生熟悉、了解认知障碍早期诊疗的知识,以此帮助他们更好地对痴呆患者进行早期识别、早期筛查、早期发现。”陈晓春表示,目前已完成6个模块、30余个线上视频培训课程的设置。

 

      此外,学组还组织各地方学会开展公众健康教育,让大众认识到认知障碍疾病的早期症状和疾病带来的危害,及时就诊,明确诊断,精准治疗。

 

      从基层医务人员培训、诊疗中心规范化管理和运行、质控体系建设,到疑难病例的精准诊断和治疗,高级中心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核心作用。北京协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等首批17家试点建设高级中心的确立,无疑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认知障碍疾病三级防控体系建设走向纵深。

 

      陈晓春告诉记者,高级中心建设对医疗机构分子影像学检查、生物学标志物检测、遗传学检测等设备的配备提出了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以神经内科或老年医学科医生为主,汇聚了心血管、内分泌、康复、心理、影像、检验等科室人员的多学科协作的临床诊疗团队。”

 

      此外,高级中心还承担构建省市慢病管理数据库的责任;有相关人员开展痴呆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并构建一个完善的绿色转诊通道。

 

      陈晓春表示,目前推动的首批高级中心建设都是按相关标准建立,后期将按照标准进行考核验收,达标一个,挂牌一个。他坦言,相比高级中心,区域级中心和社区级中心建设将面临更大挑战,未来,学会将加强与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老龄委和地方政府等各方力量的合作,更好地推动三级防控体系建设。

举报电话:01058302828-6823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 资讯中心 > 产业